运营3年多,救助近18万患者,相互宝曾经给许多人带来了希望。



但这个希望终究没有长久,当年气势如虹的相互宝,最终也不得不以关停的结局而惨淡收场。这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关停背后有何深层原因?

运营3年多,救助近18万患者的网红产品相互宝,为何最终会选择关停?在关停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

在咨询多方专业人士和内部人士后,这些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一,相互宝的盈利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支付宝原先的想法是,通过相互宝这一款产品,积累潜在客户、培养风险意识,最终实现用户转化为商业保险客户,通过这一条路径来实现盈利的目的。

但实际操作起来,相互宝问题频频,这一套盈利模式在现实环境的冲击下,被证明已经不可行了。

相互宝在发展初期,为了吸引大量的用户加入,所以在审核标准上非常的宽松,这也导致了许多用户其实是“带病加入”。

当“带病加入”的用户人数越来越多之后,每个用户的分摊金额也就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相互宝营运一段时间后,不断地有用户吐槽说分摊金额越来越高,已经负担不起了,许多人也因此逐渐退出了相互宝。

为了解决分摊金额越来越高这个问题,相互宝将理赔审核标准不断加严。

但在审核标准变严格之后,许多患病用户由于不符合标准无法进行理赔,这也让他们大为不满。轻者则气愤地退出相互宝,并在网络上到处吐槽;重者则怒而将相互宝告上法庭,与其对簿公堂。

相关内部人士透露,相互宝高层在这一块也是颇为头疼,几乎每一天都会接到几十宗控告相互宝不理赔的案子。

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相互宝上的健康用户占比越来越少,而带病加入的用户占比则越来越多。

相互宝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下,当初期望“积累潜在客户、培养风险意识,最终实现用户转化为商业保险客户”的盈利路径被彻底击垮,实践证明,这一套盈利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而相互宝收取的少量平台管理费,也远远无法填补当初的成本支出。相互宝的盈利看起来遥遥无期,短期内又无法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这直接让支付宝高层对相互宝进行了战略放弃。

所以,相互宝的关停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其二,在监管趋严的趋势下,相互宝的发展倍感压力。

前文说到过,2018年11月27日,在信美相互退出相互保后,相互保正式由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独立运营。而它的名字也从此由“相互保”改成了“相互宝”。随着名字的改变,这款网红产品的性质同样也变得迥然不同。

叫“相互保”时,它是一款由保险公司(信美相互)主导的互助保险产品,需要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而改名成“相互宝”后,它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性质也从互助保险产品变成了一项“网络互助计划”,不属于保险范畴,银保监会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正所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个行业或者产品,如果无法被有效监管,放任其野蛮生产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风险。

对于这一点,国家当然要进行管控,所以也在积极地筹划着如何加强对相互宝这一类的网络互助平台加强监管。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相关部门在多个场合均表达了要对相互宝这一类的网络互助平台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在监管趋严的大趋势下,这一类的网络互助平台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不受约束的野蛮生长。许多网络互助平台也因为感受到了巨大的监管压力,所以纷纷选择关停。

在2021年1月15日的时候,著名的网络互助平台,相互宝的同行之一美团互助就宣布因为业务调整,将在2021年1月31日关停。

而相互宝在这么多同行的陆续关停下,其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在美团互助宣布关闭后,相互宝高层一度备受打击,对相互宝的前景非常不看好,在平时开会和工作时情绪显得十分的低落。

而就在11个多月后,相互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经过多方权衡,终于作出了最终决定,并在2021年12月28日,让相互宝官方宣布了即将关停的消息。

当年相互宝的推出,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盈利,但实事求是地说,它也确实帮助了许多患者。

根据相互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相互宝自从2018年上线起,截止到2021年末,总共救助了179127名患者,可以说是成绩斐然。